湖北省黃岡中學
教師園地
教師學習 您的位置:首頁 > 教師園地 > 教師學習
三大自然區的內部差異(高二)
2010-03-04 00:00:00 返回列表

教材分析

我國國土面積遼闊,山地眾多,差異顯著。正是因為差異的存在,才決定了不同地區發展的水平不同。為了加快各區域發展的步伐,應研究各自區域發展的優勢條件是什么,人地關系中存在哪些問題,并針對協調發展的限制性因素,因地制宜地進行治理。這種復雜的區域差異也決定了我國國土整治任務的艱巨。因此,在本書的第一單元首先從總體介紹我國的區域差異,幫助學生從整體把握我國國土的差異,為后面講述我國國土的整治與開發專題提供背景知識。

本單元的內容分我國的自然差異和經濟差異兩方面。每一部分內容在講述時,都是先大后小,先粗后細。如自然差異,先講全國的三大自然區,然后再講每一個自然區內部的差異;經濟差異,先講全國的三個經濟地帶,再講每個地帶的特征、差異與發展。

我國的自然差異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在自然環境方面存在的差異。綜合地形和氣候這兩個決定我國自然地理環境差異的因素,可把我國劃分為東部季風區、西北干旱半干旱區和青藏高寒區三大自然區。每個自然區在地形和氣候方面都有明顯的差別,這種差別還間接反映在植被、土壤、水文等自然要素上,并且形成各區內部差異的主導因素也有所不同,最終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也有明顯差異。由此可見,三大自然區的劃分不是僅依靠某一種自然要素的劃分,而是一種綜合性劃分。這種綜合劃分能反映出自然區之間最大的差異。

經濟差異這部分內容主要從我國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的現狀出發,講述我國明顯存在的地帶性經濟差異,并剖析這種差異產生的原因。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國情、國策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有助于學生了解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過程,以及我國為合理利用各種資源、實現三個地帶間協調發展所應采取的發展戰略。

本單元的知識與義務教育初中地理的內容有著很密切的聯系。如三大自然區在地形、氣候、植被、水文等方面的特征在初中地理中都有介紹,但初中地理這部分內容是分要素講述,在本單元則是分區域講述,把各要素落實在各區域上。所以說本單元中涉及的許多知識點都是以初中地理知識為基礎的,是初中區域地理知識的提煉和綜合。要學習好本單元的知識,需要對初中地理有關知識進行復習和整理。

本單元共分4課。自然差異部分2課,經濟差異部分2課。重點就是抓住差異性,從差異中尋找制約人地關系協調發展的因素,為后面各單元做好知識準備。

一、上一課重點是講我國自然地理環境的全國性差異,本課的重點在于分區講述各區內部的地區性差異。在不同的自然區內部,由于地區差異的主導性因素不同,地區性差異的變化規律也不同。在東部季風區,主導性差異因素是由緯度決定的熱量條件,故呈現出南北方向的變化規律;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區,主導性差異因素是由經度決定的水分條件,故呈現出東西方向的變化規律;在青藏高寒區,主導性差異因素是由高度決定的水熱條件,故呈現出垂直方向的變化規律。

二、主導性差異因素只是決定區內差異的主要因素,并不是惟一的因素。如在東部季風區,主導因素是熱量條件,但在北部地區,水分條件也有一定的影響,但作用不如熱量條件明顯。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區,除了水分條件這一主導因素外,在高大的山地上,也出現了隨高度發生的變化;在西半部地區,由緯度決定的熱量條件也影響了地理環境變化。在青藏高寒區,除了垂直方向的變化外,還體現了呈東南―西北方向的水平變化。在這一課,重點要求學生掌握的是各個自然區內部的主要變化規律,因此在每一個大標題上,都點出了該區所要講述的變化規律,如“東部季風區的南北差異”等。

三、由于課時的限制,教材只能就每個自然區內部的主要差異,簡明扼要地講述各個自然地區的特點,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其中涉及到的有關界線,是依據主導性差異因素所選取的某一指標,如熱量指標或降水量指標。但應注意,正如上面所述的每一個自然區內部的主導性差異因素并不是惟一因素一樣,在劃界時,這一主導指標也不是劃分的惟一指標,具體的分界線只能是與這一主導指標大致重合,不可能完全重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注意引導學生分析這些界線與指標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明白變化的規律即可,不宜要求學生掌握界線的詳細位置。

四、在東部季風區,由于南北緯度跨度較大,可劃分為四個自然地區。仔細對照這四個自然地區的名稱,可發現每個地區的名稱都體現了三個內容:位置、熱量條件和濕潤程度。熱量條件的差異是這四個自然地區之間的典型差異,此外,次要的差異體現在濕潤程度上。如東北和華北都是濕潤、半濕潤地區,究其原因,是因為這兩個地區的年降水量雖然大多在400~800毫米之間,但由于溫度條件較低,蒸發量相對較少,比較濕潤。如按干燥度指標劃分,這兩個地區有一部分干燥度小于1,屬于濕潤地區,故而這兩個自然地區實際上既有半濕潤地區,也有濕潤地區。關于東部季風區,還有幾個問題需要說明。

1.東北溫帶濕潤、半濕潤地區與日常意義上的東北地區不是一個概念。平常所說的東北主要指行政上的黑龍江省、吉林省和遼寧省。本課教材中所說的東北地區主體上是以黑龍江省和吉林省為主,包括遼寧省的北部和內蒙古的東部。此外,教材沒有具體展開講述這個地區以及其他地區的自然特征,教師應指導學生結合以前的知識基礎和圖1.3,把課文中提出的特征落實在圖上。如東北地區周邊所環繞的山地是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和長白山,也是東北的林業基地;中間廣闊的平原是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東北的商品糧基地都分布在這兩個平原上。這里的地帶性植被是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地帶性土壤除了黑土以外,還有黑鈣土和沼澤土。

2.對照初中地理,可發現東部季風區的范圍大致包括了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而北、南方的分界線與華北、華中的分界線也基本一致,都在秦嶺-淮河一線。由此,可把東部季風區的四個地區視為南、北方地區的細化,也足見秦嶺-淮河在我國自然地理區域分異中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一方面,諸多要素的等值線都分布在該線上,如80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線,最冷月均溫0 °C等溫線等。另一方面,該線南北兩側表現出的地理景觀截然不同:界北地形比較完整,以大高原或大平原為主,界南地形則比較破碎,以盆地或丘陵為主;界北為落葉闊葉林,界南為常綠闊葉林;界北以旱作為主,主要作物為小麥,界南以水作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

3.如果對東部季風區的四個自然地區進行列表歸納總結,四個地區之間的差異將反映得更明顯。

地區

氣候帶

濕潤程度

植被

特色土壤

作物熟制

東北

溫帶

濕潤半濕潤

針葉、針闊混交

黑土

一年一熟

華北

暖溫帶

濕潤半濕潤

落葉闊葉林

黃土

兩年三熟

華中

亞熱帶

濕潤

常綠闊葉林

紅壤

一年兩熟

華南

熱帶

濕潤

常綠闊葉雨林

磚紅壤

一年三熟

湖北省黃岡中學主辦 黃岡中學電教處承辦
地址: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南湖路1號
電話:0713-8838888
鄂ICP備2020022804號 鄂公網安備 42110202000017號
湖北省黃岡中學主辦 黃岡中學電教處承辦
地址: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南湖路1號
電話:0713-8838888
鄂ICP備2020022804號 鄂公網安備 42110202000017號
亚洲精品27p,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网速快,亚洲乱人伦片,美女扒开大腿流白浆视频,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激情偷乱人伦小说视频在线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蜘蛛词>|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 <文本链>